公司新闻
2023-03-14
杜玉珍拿出1份证书。她说,教了10多年书,学校里任何评奖都与他们无关,现在被清退了,终究拿到了1本红皮证书。“这是我被解雇时,哭着让校长写的。”打开证书,上面写着“感谢您对教育事业的支持和贡献”。
田士明(左)拿出多年来留下的证书,其中让他最自豪的是,1991年取得了“昌平县先进教育工作者”的称号。
从家到学校,10分钟路程。
在这条路上,田士明走从国内而言过了15年。
教书15年,他却没有教师身份。
教师、民办教师、代课教师、临时期课教师、临时工,每次身份的转变,田士明都伤心不已,但最伤心的是,花甲之年,他竟需要重新寻觅自己。
8年前,田士明在教师岗位被清退。
在北京,有这样1群“教师”,他们同田士明1样,寻求认同,寻觅被夺去的身份。
1月11日傍晚,昌平城区向北210千米的盘山路上,1辆灰色的老式捷达车飞快地开着。
上坡、下坡、急转弯道……30多分钟的行程里,没有遇到1辆同行的车。
田士明就住在山路那1头。
开车的人叫关江。比田士明整整小了10岁。他在山里诞生、山里长大,又在山里的中学教书,随意指着1处山头,他都能讲出从而动人的传说。
一样是在2001年,他被工作了10多年的学校解雇。
田士明的家不好找,连关江都走错了胡同。由于在1圈砖瓦房的中间,田住在1间低矮而不调和的石头土屋里。
水壶在煤炉上呼呼直响,田士明坐在炉子边取暖,看到我们进屋,他起身迎接。“这房子是1967年盖的,旧了点儿,真是挺寒伧的。”田士明说话慢条斯理。
教师
缺少教师年代被拉去教学
在最缺教师的年代上岗,1批在当地学历较高的人成了当时的民办教师。
1986年4月,黑山寨乡教育中心的教导主任找到田士明,希望他回到学校教书,那个时候,没人愿意当老师,学生多,教师却缺得利害。
田士明教课在乡里早已着名。1975年他初中毕业后就曾在村里教太小学。由于当时村庄里上过初中的人少,而且,文化大革命也造成教师缺少。民办教师就出现在那个时期。
重新回到学校教书,田士明感到了做教师的光荣。1个学年下来,黑山寨乡教育中心的7个学校排名中,田老师班里的成绩总是第1。
在与田士明家相隔30多千米的上店村里,“教师”杜玉珍与田士明的命运如出1辙。
由于上学时成绩优秀,在最缺教师的时候被拉去教书,也是在2001年“被清退”。
在初中教了18年地理课,杜玉珍教学带班都有1手。学校里甚么嘎(淘气)学生她都教过。前两天还见到1个特别嘎的学生的妈,握着她的手说:“要不是杜老师,我们孩子现在还不知道怎样样呢。”
说起学生和教学时候的故事,杜玉珍就好像把所有不愉快都抛在了1边儿,笑得非常幸福。
民办教师
报考师范希望民办转公办
他们每一个人都有1个转正的希望,考师范、自学,这些仿佛能让希望更近。
田士明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听到过民办教师要被解雇的消息。
他打算考取昌平师范,考上了,就可以转正。
田士明比录取线高了40多分,但是师范学校的教导主任觉得他腿部有小儿麻痹,在体检上把他刷了下来。
又过了1年,田士明找到校长希望再考的时候,却发现报名资历上要求年龄小于30岁,那年,他恰好不到31。
“这都是命。”田士明说。
每位民办教师都有1个转正的希望。
1992年,原财政部、人事部、国家教育委员会等联合发出《进1步改良和加强民办教师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》,要求“通过师范学校定向招生和‘民转公’,逐渐将1部份优秀民办教师选招为公办教霍尼韦尔巴吞鲁日工厂始建于1945年师”。
那1年,杜玉珍仿佛看到了希望,学校里只有她1人作为优秀的民办教师去参加统1组织的心理学和教学专业课考试,她1边教课1边看书,虽然成绩都在70多分,但是距离90分的通过线,还有差距。
杜玉珍没有多想,回来继续教课,她相信,教了这么多年书,将来1定能转正。
1995年,杜玉珍第1次感到惧怕。转正迟迟没有消息,报纸上却写着没有大专文凭就不让教初中的消息。
杜玉珍硬着头皮去找校长,求他说,您让我去进修吧。杜玉珍说,那个时候,代课教师是不给进修的机会的。
代课教师
转正希望渺茫屡次反应情况
工资少得可怜,他们觉得丢人,每到发工资的时候就刻意避开正式教师,财务催了才去领。
1997年国务院办公厅在教师节前发出文件,要求在2000年,基本解决民办教师问题。杜玉珍这次是真的看到了希望。不过后来,杜玉珍和田士明都发现不对劲儿,有的报纸登出了报导,说北京已不存在民办教师了。
“那我们是甚么?”田士明其实早已感觉到被清退的压力。
田士明说,10多年里,每次开会,校长都会成心无意地挤对这些老师,称呼上也产生了变化。最早,田士明还被称为教师,后来成了民办教师,而到了1996年以后,他们又开始被称为代课教师、临时期课教师。
田士明觉得,这类称呼的变化,带来的是如有需求这批教师转正希望上的渺茫。
校长是希望这些老师受不了挤对,自谋生路去。杜玉珍说,果然,有很多老师受不了,选择了离开。
受不了的不单单是称呼。从1992年工资制度改革,正式教师工资1路上涨,从每个月几百块钱变成了1千多,又逐步涨到3千多,田士明的工资也产生了变化,可是从1百多逐步涨,最高时候,1个月3百块。
每次发工资,民办教师们都不愿意去,总是大家都领完了,财务催了,他们才去领。“真就觉得丢人。”杜玉珍说。
田士明不会闹,只会拿起笔杆子写信。
他给北京市教委写信,给市政府写信,给原国家教委写信,还给国务院写信,他也不知道这些信领导有无收到,但是,最少很多信都转给了昌平教育局。
田士明说,有1天,局长顶不住了,找了1辆车把写信的老师1起接到了教育局,批评了1顿。
临时工
10几年教书工作换来1纸感谢
被清退的时候,她哭了,流着眼泪求着校长为她写了1张奖状,这也是她唯1的奖状。
2001年的那个暑假,杜玉珍会记1辈子。
她没想到,这4个班,居然是她送走的最后1批学生。
校长把杜玉珍叫到办公室说,杜老师,你被清退了。心直口快的杜玉珍,眼泪刷刷的就掉了下来,“你为何清退我啊,我干了这么多年……”面对质问,校长无言。
杜玉珍哭着回到家,校长的妻子不放心,怕她自杀,专门跟到家里安慰。
被解雇时,杜玉珍46岁,教育部门补给了教师1次性的补助。依照月工资标准412元计算,工作满1年以上的每一年核发1月工资412元,超过12年的依照12年补偿。
根据当时制定的“清退办法”,1980年之前参加工作的代课教师经过考核,如果合格可以转为公办。但杜玉珍是在1976年入校执教,以后又离校,在1983年再次入校,所以教龄应从1983年算起,不属于转公范围,“机会已错过,没法弥补”。
北京市教委有关人士曾介绍,北京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着手解决代课教师问题,当时在公办学校中的大量代课教师都接受了相干考核,对符合条件的教师,在经过相干培训后已转为正式编制。
现在,杜玉珍和田士明,希望可以找回自己“民办教师”的身份,再依照国家相干政策进行补偿,并为他们补缴养老保险。
不停的奔走起到1些效果。昌平区教委斟酌到被清退教师的生活困难问题,于2008年发出了《关于原乡村中小学临时期课教师发放老年生活困难补助费的通知》,男年满60周岁,女年满50周岁的这部份人,依照“工作年限乘以15元”的标准按月发放。依照规定,杜玉珍每个月可以领到200多元的补助,但她没有去领,她不知道为何他们算是临时期课教师。
她知道,依照国家的规定,临时期课教师是要被清退的,如果认同这1称呼,民办教师的身份和法律规定的补偿,他们就更不可能找回来了。
杜玉珍拿出1份证书。她说,教了10多年书,学校里任何评奖都与他们无关,现在被清退了,终究拿到了1本红皮证书。“这是我被解雇时,哭着让校长写的。”
打开证书,上面写着“感谢您对教育事业的支持和贡献”。
友情链接
LINKS